開展出國勞務16年來,威海市共向外輸出勞務人員4萬余人,這些勞務人員經過幾年磨煉后又回到祖國,散落在社會的各行各業(yè)。這些出國打“洋工”者,在開闊了眼界、增長了見識的同時,也賺回了大把的鈔票,直接改變了數(shù)萬威海人的生活……
圓了“小康夢”
文登市汪疃鎮(zhèn)農民叢德滋生活較為貧困,1999年,他向親戚朋友借了3萬多元到日本一家化工企業(yè)打工,三年下來,他賺回的日元折合人民幣21萬元。出國歸來,他購買了農用車、噴灌機和收割機,翻蓋了新房子,還在鎮(zhèn)駐地買了一棟樓。像他這樣,通過出國打工而改變了貧窮狀況的情形在我市農村非常普遍。據(jù)市外經貿局國際經濟合作科統(tǒng)計,我市從1988年以來共向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(qū)輸送勞務人員4萬余人,這些出國勞務人員己有3.1萬人回國,累計賺回外匯3.72億美元,僅去年出國勞務人員打工所賺的外匯就達到8500萬美元。
圓了“威海夢”
十多年來,在威海市輸出的出國勞務人員中,約有10%的勞務人員屬于外來的“打工仔”或“打工妹”,他們曾日思夜盼的“威海夢”因出國打工而夢想成真。
來自臨沂市農村的打工妹殷紅就是其中的一個。1990年,初中剛畢業(yè)的殷紅來到威海西港漁業(yè)公司第二冷藏廠打工,看著路兩旁林立的高樓,走在寬闊的馬路上,她不止一次對外來打工的小姐妹們說,如果有一天我們也能做個威海市民,住上居民樓就滿足了。在威海拼搏了幾年,她由一個普通工人升任車間的班長,工資由最初的二三百元漲到了五六百元,但她住在威海的夢想?yún)s一直沒能實現(xiàn)。1997年春節(jié)過后,日本一家水產公司在威海招收水產工人,她和公司里的兩個打工妹一起報了名,并順利通過了審核。來到日本后,她被安排到一家水產株式會社進行魚片、蝦仁等水產品加工,每個月的工資收入約為十七八萬日元。
2000年4月,三年的異國打工生涯結束后,她回到威海,在市內購買了樓房,把戶口從老家遷了過來。她說,出國打工圓了她的“威海夢!痹诟鞒鰢鴦趧展静稍L時,記者了解到,像殷紅這樣因出國打工最終圓了“住在威!眽舻耐獾卮蚬ふ哂泻芏唷
圓了“城市夢”
乳山市崖子鎮(zhèn)農民楊風明通過到韓國打工,不但賺了16萬元,還學會了機械鑄造技術;貒螅谌樯绞袇^(qū)買了一套住宅,把家從農村搬到了城里。他自己在市里一家機械公司找了份工作,又開了一間花店,讓妻子賣鮮花。雖然打工的錢因買樓開店而花光了,但他卻很自在地說:“總算圓了‘城市夢’,而今俺也是城里人了!
在市外經貿局,國際合作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威海市16年來派出去的出國勞務人員中,有70%的出國勞務人員來自農村,這部分人回威之后,普遍把城市作為他們的居住首選。據(jù)一家出國勞務公司負責人介紹,2002年底,他們公司派出的出國勞務人員回國后,26名來自農村的勞務人員除了4人之外,其余22人都在城市里購買了樓房。(完)(記者
殷洪軍)
來源:威海日報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