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任何一個公民,包括被公開短信的女官員,都有權利談情說愛,甚至與人打情罵俏,哪怕這種情感再復雜,別人也不宜過多干涉,更不能擅自將其短信公之于眾,否則,這不啻一種精神摧殘。 ????6月3日《新快報》報道,網友“豆包家的小正太”在江蘇化龍巷論壇上發(fā)表了《蘇州驚現手機門事件,女局長短信顯曖昧》一帖。帖中描述,樓主拾到一部手機,機主應該是某市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的某女領導。手機丟了不是大事,但帖子貼出了機 ????這恐怕又是一名不幸“中彈”的官員,尤其這些短信漂浮著曖昧、肉麻甚至頗具挑逗的意味,再加上該官員是一名女性,因此帖子一出,網上便炸開了鍋。如果這次“短信門”的主角換成一般的公民,也許無甚反響,但由于當事人是官員,因此就有剖析的必要。 ????耐人尋味的是,網民對待“短信門”意見不一,有的認為這侵犯了官員隱私,還有人認為這是報復,如報道所稱,諸多網友認為此帖更像是報復帖,女領導疑似遭人“唱衰”。其實,如果拋開成見認真分析,在女官員容易被標簽化的當下,這對一名官員的殺傷力無疑是巨大的。 ????那么,此事是否涉及這名女官員的隱私呢?筆者認為,這些信息的披露確實涉嫌侵犯了她的隱私。任何一個公民,包括這名女官員,都有權利談情說愛,甚至與人打情罵俏,哪怕這種情感再復雜,別人也不宜過多干涉,更不能擅自將其短信公之于眾,否則,這不啻一種精神摧殘。這種做法,至少是很不厚道的。 ????但與此同時,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,官員畢竟不是普通公民,他們的隱私與普通公民有所不同,因為掌握著公權力,他們有時必然要讓度一部分隱私權,也就是說,當隱私與公共利益有關時,其隱私就要打折扣。筆者認為,在此事件中,我們首先應該厘清的是,這些隱私與公共利益究竟有沒有關系,如果有些信息純屬私事,他人就不宜擅自公開,反之則可以公開,具體而言,如果該官員的短信涉嫌貪腐等,就可以公開。 ????其實,比曖昧短信更耐人尋味的還有,帖子還披露了這名女官員可能涉嫌腐敗。比如,她的脖子上戴著鉆石項鏈,手上也戴著鉆戒,她還曾親口說,“像這樣的鉆石,我家有好幾顆”。另外,她出入各種場合均拎著價值不菲的LV等名牌包,并在市區(qū)某高級小區(qū)購置價值300多萬元的別墅…… ????如果真是這樣,這無疑就是一封舉報信,當地紀檢部門不能坐視不管,而應該積極介入調查,無論是證實還是證偽,都應該及時披露真相,滿足公眾的知情權。(《齊魯晚報》) |
上一篇:揭開土地“以租代征”這個障眼法